道经二十一(3)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训练机构 | 作者:hkisyin | 发布时间: 2021-07-13 | 2582 次浏览 | 分享到: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老子所论之道是人类绝对唯一根本的世界观宇宙观和认识论,老子所讲之德也是人类自然平衡和谐的最大美德。老子所讲之道之德与世俗之道之德是有极大差异的。老子所讲的道德即孔德大德(道名曰大)。是道的显现。而道是德的根本。没有道就没有德;失去道就失去德。老子所讲之德完全建立在合道同道的统一根本基点上,而不是世间所讲的人伦道德(仁义礼智信)美德(仕德、医德、职德及各个行业的规范行为)。凡不合道之德,统统不可作为真正的德。


大德之量,不可穷尽;大德之能,遍及虚空法界,大德之容,无不包容!大德之人唯独遵循大道的法则规律,而不遵从于任何人道所为!所以说老子所论之道超越天地万物世界(是天地万物世界的始基根本),超越宗教与鬼神信仰,超越人为的相对存在中的任何崇拜偶像!如古人云:“道无鬼神,独来独往”。老子也在第60 章中说:“以道在天下,其鬼不神”


老子所讲之德不是人为的有形可见、有迹可察的世俗之德,而是合于自然道规法则的无为之德、无形之德,也可以说是宇宙天地万物之有的总和。是无为大道之德(得)!由道而生化的宇宙天地万有总和就是大德孔德。大德孔德包容天下一切!也始终如一地遵从于道,如果稍有偏离.就无德可言了……


写到这里,自然想起佛教禅宗初祖达摩从古印度来到中国最先与梁武帝会见时的情景。梁武帝自以为自己诚心学佛、热心建寺、供养天下僧人必有大功德,而达摩则回答他说“没有功德”。其中内涵本意是达摩所讲之功德是建立在修道合道同道的基础之上,是超越世俗有形之功德的。世俗有形有相之功德非大道之德、真德、大德;而离相弃形、自然无为之功德才是真正的大道之德、真德、大德!如果不将这两个德之概念(后天有形有相之有为功德与合道无形无相无为之功德)弄清楚而混为一谈,就会生出诸多混乱。尤其是圣哲老子极力否定“仁义礼”之道之德,认为是非合道之真德。表面形式做作,而非合道之真德……


老子在这里对德的真义内涵作出了统一规定说明:凡自然合道者即有德,凡不合自然之道者即无德(失德)。凡陷入人为相对分别中的有形有相之德已不是真正的道德孔德了… … 


也可以说,德是道的演化,即老子在后面所讲的“道生一”。这个整体无分别的绝对“真一”,即道之德、孔德、大德、真德。“真一”之德即道体的演化,是宇宙万物生命的始基根本。它的具体表象存在如何用语言表述?老子对此作了一些比喻暗喻和形容。


如果用生物场效应讲,孔德即修道者的无欲中和而恍惚存在的“无极化意识场”。修道者的“无极化意识场”(无为境界)与“大道无极化全息统一场”融通时所产生的效应即古人所说的真实功德。修道者的无思无欲无为的境界越高,功德则越大。功德也可以说是大道无极化的统一圆融场势的自然功能效应。只有真正的合道者才具有无量的功德、无量的功能效应。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先于天地而存在、不生不灭、无形无相的先天“虚无大道”并非是子虚乌有、什么也不存在。世人所说的“有”与“无”的分别是世人的思维感官对宇宙万物认知的相对局限性所造成的假相。对于整体宇宙来说,并不存在“有”与“无”的差别。所谓差别,也仅是表象形式上的区别。所谓“虚无”也仅是世人对无感知状态的表达而已。前面已经讲过,世人依靠感官意识是不可能去认知“虚无大道”的,“虚无大道”的真实存在只能靠修道入道合道者的直觉体悟,而不能靠身体感官和大脑意识的活动去认知。“虚无大道”所本具的整体实存的无极化场势(即平衡和谐统一的运化场),自然能对宇宙万物生命的有极化场势进行统一平衡和谐,令万物生命的有极化场自然顺从大道无极化场运化的统一指令去趋于统一平衡(即从有极复归无极)。在大道无极化场的统一运化平衡制约中,宇宙万物生命之间必然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千变万化的自然效应。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宇宙万物生命的整体演化生发过程现象。在这种无形的统一有序的千变万化中有引斥力的存在,有阴阳的中和激荡,有各种能量粒子的产生,有万物生命的信息活动… … 这一系列的整体变化演化生发全部统一在无形大道的无极化的全息统一场中!世人的思维感官想象和先进的科学仪器皆无此能力了知其内涵真相,只有合道之人利用自身这部超级生命信息仪才能彻悟明了。所以强迫老子著书立说的函谷关关令《 关尹子》 说:“言道如言梦。夫梦者曰:如此金玉,如此器皿,如此禽兽。言者能言之,不能取而与之;听者能闻之,不能受而得之。唯善听者不泥不辩。关尹子又讲到:“变化万千虽互隐见,气一而已,唯圣人知一而不化”。


显然这变化万千之象之过程是道之末,而“气一”(一德)乃变化万千之本。无为之道的治理就是执其本,其末不治则自治也。不治即无事无为,岂不逍遥?有为之道(人治)执其末而丢其本,势必破坏宇宙万物生命整体的平衡和谐统一,势必造成越治越混乱的不可救药的衰败局面。有为之治的统治者虽然日理万机、劳心伤神,乃至失去个人宝贵生命,仍然不能达到希望目的。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虽然落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名,也无法将蜀国继续兴盛下去… … 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兴衰往复的历史已经给有为之治的弊病以最有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