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机会和因缘,就要行持善法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训练机构 | 作者:hkisyin | 发布时间: 2020-07-06 | 3798 次浏览 | 分享到:



八种殊胜方法

第一 深信

首先就是要深信。信为功德之母。深信是从明理中产生的,首先要明白佛理。明白了佛理,才能产生真正的信心。在不明理的情况下,盲目地信仰,这叫迷信,是一种愚痴、迷茫的状态。有足够的闻思,才能明理,才可以产生真正的信心,才会产生深信。

第二 决心

你信佛、学佛,包括依止善知识、学修法门等,心里应该都是非常肯定的。也就是说,首先经过观察,经过慎重考虑,最后下决心、做决定:“我要信佛!我要学佛!我要依止善知识,我要好好修持所选择的这一法门!”一个智者是不会轻易立下决心和誓言的,他是通过仔细观察、慎重考虑,最后才会立下誓言。一旦立下誓言了,失去生命也不会舍弃自己的誓言。


第三 坚稳

就是心里要坚定,身和语要稳重,不能随便。比如,有人在那儿说他人的是非,自己也跟着说是非。一个人在那儿杀生或者做坏事,自己没有主见,也跟着干。一说要去娱乐场所,自己也跟着别人跑。这都是身和语不稳重的表现。学佛需要坚稳,要有自己的主见。内心不能随着外境动摇,随便跟着别人瞎跑。

第四 恭敬

古德说:一分恭敬一分功德,十分恭敬十分功德。内心处处有恭敬,言行上处处有礼仪和礼貌。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每个众生都是未来的佛,都有佛性,未来都会成佛。所以,不分好坏善恶、贫富贵贱,内心都要感恩、恭敬,言行上要有礼貌。一般情况下应该对众生客气、礼貌,但有时候态度和方式上也可以强硬一点,这是特殊情况。学佛的人就是学智慧的人,应该要随机应变。

第五 惭愧

忏愧,第一种解释是:崇敬诸功德及有德者之心为'惭',怖罪之心为'愧';第二种解释是:自省所造之罪恶而感羞耻之心为'惭',以自己所造之罪面对他人时引以为耻之心为'愧',即所谓“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惭者羞人”:不敢造业,不敢犯戒,一旦造业犯戒了,怕善知识、同修道友羞耻自己,心里很不好意思,很在意,这个心叫惭。这样的心态对于不造业、不犯戒起到很大的作用,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这样的心态,既不怕善知识羞耻,也不怕同修道友羞耻。“愧者羞天”:诸佛菩萨、各大护法都有智慧之眼,一切都知道,怕诸佛菩萨,怕诸大护法羞耻自己,怕他们惩罚自己,在他们面前心里很不好意思,这叫愧。自己要有惭愧之心,知道自己造恶业了,犯戒了,心里很不好意思。有很多人自己犯戒了还不承认,还找一百个理由来替自己辩护,这种人容易造业,一定会犯戒的。


第六 畏惧

对业因果有畏惧感,害怕自己造业、犯戒将来要堕落恶趣,要感受痛苦。为什么你现在事事不如意,内心烦恼重重?因为你自己造了业,犯了戒,才导致这样的结果;而且将来你还要继续遭受痛苦,甚至堕落恶趣,遭受恶趣的痛苦。当想到这些时,心里应该很害怕。如果对业因果没有一点畏惧感,犯戒、造恶业都理所当然似的,那就真的不可救药了。

第七 寂静

任何时候自己的言谈举止都要具备威仪,寂静清净,调柔心态,如理如法。

第八 快乐

既要给予众生快乐,也把众生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精力,让众生生欢喜心,给予众生快乐,尤其是身边的亲朋好友。若是你没有丝毫的私心,完全为了让众生开心、快乐,让众生生欢喜心,然后再慢慢度化、引导亲朋好友进入佛门,何不为之呢?通过这些行持善法的殊胜方便,慢慢你会真正积累功德。


行持善法的行为应该是无界尽的

只要有机会和因缘,就要行持善法;我们利益众生的事业没有结束的时候,也不能有结束的时候。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讲:“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烦恼尽,我行持善法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众生不可能有界尽的时候,烦恼不可能有界尽的时候,虚空也不可能有界尽的时候,同样,我们行持善法也无有界尽。菩萨的四弘誓愿也是这样: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怎样行持善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宝蕴经》说: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各自建造形量等同须弥山的佛塔,并对此等佛塔,经过微尘数劫,为利益自己而以一切种类可供养的事物,承事供养,与此相比,诸菩萨不离一切智心,仅散一花供养,所生的福德更为广多。

原因是供养的意乐有差别。行持任何善法,都应当下调整意乐,至少要以造作菩提心摄持而行。意乐的强弱,致使业力有轻重之别。

古代,有位女子来到一所寺院,她想作供养却没有资财,就把身上仅有的两文钱供养给了寺院。住持当时亲自为她诵经忏悔祈福。后来,女子入宫做了贵人。一次,她又带了几千金来寺院舍财,住持只叫徒弟出来为她回向。贵人问:“以前我仅施两文钱,你就亲自代我回向。今天布施几千金,为什么只让徒弟为我回向?”住持答:“前次布施,钱虽微薄,施心却极虔诚,老僧不亲自来为你回向,不足以报谢恩德。此次,布施的钱财虽丰厚,但施心远不如以前真切,所以请人代忏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