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看人有诀窍,识人有4法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训练机构 | 作者:hkisyin | 发布时间: 2020-01-14 | 3432 次浏览 | 分享到:
活在世上,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怎样看人、识人、观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说过:“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

在他一生的功业中,识人之术发挥了很大作用。

对于怎样识人,曾国藩总结四法:

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仅仅12个字,今天看来也极有道理。

1讲信用
人格就像黄金,纯度越高,层次越高。

守信,是最有价值的人格魅力。

这世上从来不缺聪明的人,缺的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靠谱。

有些人虽才华满腹,但常空许诺言,甜言蜜语哄着人,实际行动没几分。

与守信的人相处,无需猜疑顾虑,不用提心吊胆,格外让人安心。

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文侯,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

这位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吸引天下有才之人主动聚拢在他周围,引领魏国走向强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处事重信,“得誉于诸侯”。

他深知,说话算话才是做人的金字招牌。

《魏文侯期猎》中记载了这么一件小事。

有次,魏文侯与众臣约好一起行围打猎,大家都如约而至,不料天降大雨。

有人提议干脆去听雨喝酒作乐,改日再去打猎。

魏文侯应许了群臣,自己却准备动身去围场。

随从不解,上前询问。

魏文侯说:“我和守林人约好要去打猎,如今又不去了,当然要去与他解约,不然他还在那等着我们呢。”

随从说:“这等小事,何劳您亲自跑一趟呢,派个下人去不就行了。”

但魏文侯严词道:“这是我与守林人之间的约定,我言出未行,又怎能叫他人代劳?”

说完他翻身上马,亲自去守林人那里解释了爽约的原因。


开口相约,最为简单。但对许诺之言,能做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才真正有一颗对他人负责的心。

守信的人,事有归着,有始有终,坦坦荡荡。

不苟且,不敷衍,不糊弄,不辜负。

在任何时代,这都是最稀缺的靠谱品质。

所以,交友之道,不能光听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说了做不做。

听其言,观其行,才能真正看透一个人。

2无官
一个人的可贵,不在于身份多高,而在于是否怀着平常心谦逊待人。

曾国藩曾多次提到,真正的人才,是“有操守而无官气”的。

有人一朝得势,就寻找一切机会展示自己的不一样,从而获得优越感。

更甚者,大摆架子,独断专行,认不清现实,听不进别人意见。

晃得太凶,必会翻船。

真正的上等人,从不将自己局限在所谓“身份”里。

他们追求格局更大的天地,并始终保持平和的心,尊重他人,平易近人。

大唐盛世,在位居高官的人中,最没有官气的,就是娄师德了。


他两次被拜为宰相,却“宽厚清慎,犯而不校”。

有次,他与同朝当官的李昭德一起上朝,娄师德因为年老行动略有迟缓。

李昭德走几步就得等一会儿,没几次就烦了,张口开骂:“你只配做个农夫!”

娄师德听后不仅不恼,还笑答:“是啊,我不当农夫,谁当呢?”

这并非说笑。虽贵为宰相,种地的事他可没少干。

有很长时间,娄师德带兵驻守西北边疆,坚持营田屯垦策略,战时为兵,闲时为民,还亲自下地干活,引水灌溉。

不是一天半天做做样子,而是成年累月,亲力亲行。

因而积谷数百万斛,军需民用,绰绰有余。

有次,娄师德去巡视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中午到了驿站,怕给驿站添麻烦,就和大家在一起吃饭。

他见自己吃的是精细的白米饭,别人都是粗糙的黑米饭,便把驿长叫来责备说:“你怎么用两种米饭待客?”

驿长辩解道:“一时搞不到那么多白米。”

娄宰相便干脆也换成了黑米饭,跟大家一起吃。

人际交往,有人做俯视状,盛气凌人;

有人做平视状,既尊重了对方,也尊重了自己。

优秀的人懂尊重别人,从不发“官气”。

他们自身就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又何需虚张声势画蛇添足?

3有条
中国人写字,讲究笔顺。

横竖撇捺,是否按笔顺书写,关系到写字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坏。

而做人做事的条理,就像写汉字的笔顺一样,是驾驭一切的前提。

有人在做事时,逻辑不清晰,遇到简单的事还勉强能应付,一旦遇到麻烦事儿,就手忙脚乱,抓不住重点。

正是因为他们平日总投机取巧,省时省力,把时间花在寻找“捷径”上,怎会不出纰漏?

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必是头脑清醒,做事有条理的。

永远拎得清轻重缓急,人生才会井然有序。

宋仁宗时,宰相吕夷简是一位很懂得办事分寸的人。


有次,仁宗病了很长时间,没有上朝理政。

待病情稍有好转,他便想召见主持政务的大臣紧急进宫。

吕夷简得旨后,修整了一会儿才起身入宫,别人催他快点走,但他却像平时一样,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

仁宗见后不满:“我病了许久,今日刚好些便急召你,为什么姗姗来迟?”

吕夷简从容回答道:

“陛下患病,不能亲理朝政,朝廷内外都很担心。今日陛下忽然召见微臣,我若是慌慌张张跑进宫,人们会误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仁宗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认为吕夷简考虑周全,办事得体。

越是聪明的人,越明白自己责任重大,需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