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道经一 道, 可道 ,非常道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训练机构 | 作者:hkisyin | 发布时间: 2021-04-29 | 5901 次浏览 | 分享到:

老子为提醒后世读者与专家学者们注意,故首先申明:凡是运用语言文字与思维意识所表述出来的“道”已非永恒之道,故习道者不可执着于文字表象,在文字表象上下功夫。而应是无思无欲无分别,入静入空,进入一种清静自然无为的境界去直觉体悟……

名,可名,非常名。

先天虚无之道无形无象,自然也无名无状。圣哲老子开天下之先河,第一个为之命名。即老子您在25 章中所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将先天虚无之道命名为“大道”,这是老子修无为的体悟结晶。老子为了将先天虚无之道与后天万物之道区分开来,将超越语言文字与思维的“虚无空空”与天地万物的名相概念加以区分,故曰“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凡有具体名相概念可称谓名状的,已经不是永恒不变的真名了!如果你们(指关令尹喜与其同道)强行要我为“道”著书立说,我也必须在开篇中申明告诫:凡是用语言文字去表述的道与名已经不是“常道、常名”了。言外之意是说你们若要真正明了我所讲的先天虚无之道之真相,只有靠修无为进入先天恍惚状态去直觉体悟,而不是像世间做学问那样,动用后天大脑思维去学习研究、总结判断、分析认知…… 

老子在开篇中作如此申明,可见他具有先见之明。能预知到后世学者专家们对他的经典会从文字表象上进行释解发挥乃至曲解而使之面目全非,由此贻误后人…… 

    鉴于老子的申明告诫,后人应切记!切记!释解《 道德经》 不可望文生义,更不可凭世俗常理去主观想象臆猜或推理判断!必须亲身修道,自然进入老子所讲的那个无知无思无欲无争无斗无分别的无为境界去顿悟直觉,或叫以身体道。如果没有亲身修道实践,而凭常规下的逻辑思维推理的方式去研究释解老子,那只能是“雾中看花”或“猜谜语”。所释所解也只能是个人的主观想象臆断,甚至会闹出许多笑话来……这在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历史上比比皆是!

智者见者谓之智,仁者见者谓之仁,此乃学术界中之常事。纵观对《 道德经》 破译释解的历史,有以治世解者;有以养生解者;有以兵家解者;也有以玄理解者……乃至各家各门各派皆引其哲理为己所用。而我们则以佛学道经为主旨,立足于宇宙全息统一和道治天下、为万世开太平的高度,参照现代生命信息科学领域中的例证,运用宇宙万有圆融统一的指导思想,在亲身修道体道的境界中去直觉感应与顿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即无形无象无可名状的先天虚无之道,也是演化天地的始基根本。结合当今科学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宇宙“奇点”大爆炸理论。宇宙“奇点”在大爆炸的瞬间,将演化天体万物的一切物质能量信息全部释放出来,构成了一锅“宇宙汤”。这一锅“宇宙汤”又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剧烈变化…… 

科学家正在设法模拟这种变化(如现已建成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以期重现宇宙“奇点”在大爆炸时的情景。在经过多年的观察思悟后发现,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正一步步将人类的梦想(包括幻想与神话传说)变为现实!这其中最令人兴趣鼓舞的是一些前沿科学中的最新探索成果越来越接近东方神秘大道文化内涵,越来越向圣哲老子的思想理论走近靠拢。这令我们这些人天奥秘的探索者深感欣慰!所以当我每每看到影视报刊上有关理论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时,会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共鸣与兴奋感!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勇于探索宇宙人生真相真理的力量和信心……

先天虚无之道演化天地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老子在恍惚功态下自然体悟洞悉到了当时的演化过程。这在后面的章节中将分别予以描述。老子由于修无为之道而自然进入了那个被佛家称作的禅境或叫“一真法界”的境界,即老子所讲的“无为”境界。老子由于明了宇宙天地万物的演化过程及规律,故老子定论说,“无名的先天虚无之道是生成天地的始基根本。”显然这是老子的自然宇宙观。也就是说,天与地是由无名的虚无之道自然演化而来的,而非神鬼创造。故古人云:“道无鬼神”。当代有评论者说老子是自然虚无主义者,也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也许是基于此点而论吧。

    有名谓之天地。因天地有形象方位,可用语言文字表述。故称有名。有名之天地乃万物之母。何也?天地阴阳二气交合化生万物生命,如母亲生养子女一般,故称天地为万物之母。也是人类的真正父母(天父地母)。因为人之来源是由天地阴阳二气和合而成。即虚无之道化生天地万物生命。也称“无中生有”!从无名到有名、从无形无象到有形有象,天地阴阳二气的相互交合变化,则是一切万物生命的根本出生之处。

如果用文字概念表示,即先天虚无之道(妙)无名天地有名万物(徼)。
如果用数字表示,即一体(圆融)“一”无名(一真)“二”(有名天地)“三”(天地和合之气)“万物”(无限之数的排列组合)。用老子的话讲,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