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是返璞归真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训练机构 | 作者:hkisyin | 发布时间: 2019-01-15 | 5730 次浏览 | 分享到:
 

大约地说,八千多卷的《道藏》,根本离不开圣人老子的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道德经》

”差不多等于佛家的“”,有些道家丹经上干脆也用空,那是唐、宋以后丹书受了佛家影响的原故。

以往的道家只需“”与“”两个字。“清”是描绘那个境界,而“”则是意味那个境界的空灵,二者其实是一回事。

“致”是动词,是做到、抵达;“致虚极”,要你做到空到极点,没有任何染污。

而“守静笃”讲的是功夫、作用。

这入静功夫如何做呢?

北宋历史上著名的,黄龙南大禅师的一句词说得很好:

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直立,拟无不中。”

一只精灵异常的猫,等着要抓老鼠,四只脚蹲在地上,头端正,尾巴直竖起来,两只锐利的眼珠直盯即将到手的猎物,专心致志,动也不动,随时乘机一跃,给予致命的一击。

这是描绘一个静坐参禅的人,参话头,作功夫,肉体集中,心无旁骛的情况。

不如此,道功无法成就。

当然,这个与《四书五经》之儒家《大学》中的入静心法是一致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有志向道的人,不是鲁莽地横冲直撞,向前穷进,而是回头走,走到生命来源之处。

禅宗后世的惯用语“还我本来面目”,可当参考,作为此话的注解。

真发现自己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便能尾接上那生命本具、源源不时、庞大无比的动力。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

我们看看,天地间的万物,生长最快的是什麼?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把它的根挖掉以后,只需有一点不尽之处,它又会很快地长出来。

生生不息的力气,草木似乎算是最快、最清楚的例子。

依中国人阴阳五行的文化术语来说,木是代表于生发之机,东方把木表现作生生不息的现象。

草木是同一词意。“芸芸”代表一种普普通通的草,也用来描绘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

老子说,一切万物那麼多彩多姿,“各复归其根”,他观察每一个生命,皆是依赖它自己的根本而活。

草木无根,活不了的。



 人也有根,人的根在哪里? 

我常常看到许多朋友一心求道,却是盲修瞎炼,拼命把丹田当作根,那是不对的;也有人误以爲根在肚脐,更是离谱。